作者:李开
在时光的长河中,每个人心中都矗立着一座圆明园——那里埋葬着曾经璀璨的过往,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,供我们在夜深人静时凭吊追忆。邢之诺的《圆明园遗梦》,正是这样一首在废墟上与往事和解的诗篇。它以一次分手为切入点,却道尽了爱情、历史与人生的永恒轮回。当我们站在生命的废墟之上,回望那些曾经的"雕栏玉砌",是否也能像诗人一样,在苍凉斜照中找到与过去和解的勇气,在旧梦依稀里看见新生的可能?
——引子
展开剩余85%有些诗,初读时只觉得意境优美,再读时却字字锥心。邢之诺的这首《圆明园遗梦》,于我而言,便是如此。它不像她其他作品那般激烈、狂放,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冷静,讲述了一个关于“告别”的故事。但那份平静之下,涌动着的,却是足以淹没整个过往的暗流。
诗的开篇,场景感极强。“那天在圆明园,走到一半,你我停住了话语。”寥寥数语,便将我们拉回那个决定性的瞬间。我仿佛能看到那对曾经的恋人,并肩走在春日的园子里,空气突然凝固,所有未尽的话语都卡在了喉咙里。然后,那个最经典的、也最伤人的动作发生了:“高昂着头,一个向东,一个向西。”
这个画面,太熟悉了。几乎每一段走向终结的感情,都有这样一个“向东向西”的时刻。那不是简单的分道扬镳,那是一种姿态,一种倔强,一”种用尽全身力气来维持最后尊严的宣告。我们不敢看对方的眼睛,因为怕看到自己的狼狈;我们高昂着头,因为不想让眼泪掉下来。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安静了,只剩下脚步声,一声声,敲在心上。
诗人很聪明,她没有去回忆那些“翠蔓苍幽,画桥流水”的美好。因为在巨大的失落面前,那些甜蜜的回忆反而会变成一把更锋利的刀。她只记得“漫天飞絮”。这飞絮,是当时最真实的景物,也是两人心境最完美的写照——轻盈,却飘忽不定;看似浪漫,实则迷离,抓不住,也留不下。一秒钟前的偎依,一秒钟后的冷意,爱情的变脸,比天气还要无常。
“仿佛,从此你我的心曲;又如,你我的人生轨迹。”这句话,是全诗第一次情感的升华。一次分手,被赋予了定义整个人生的重量。在年轻的时候,我们总以为每一次的告别都是天崩地裂,以为从此两条线再无交集。那种绝望感,是如此真实,真实到足以让我们相信,这就是命运的最终安排。
然而,诗人笔锋一转,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,却又无比苍凉的猜想:“我想,地球是圆的。所以也许,我们会在分手处相聚。”
这是多么典型的、属于失恋者的自我安慰啊。我们总爱用一些宏大的、宿命论的逻辑来为自己的不甘心寻找出口。地球是圆的,我们终会再见。这句话里,有期盼,有执念,也有一丝丝的幼稚。因为我们都清楚,即便真的再见,地点还是那个地点,人,却早已不是那个人了。
等在原地的,是什么?不是那个期待中的重逢,而是“园中的苍凉斜照与旧梦依稀。”这句诗,一下子把浪漫的幻想拉回了冰冷的现实。时间不会倒流,它只会把一切都打磨成回忆。那个分手的地点,永远地定格了那一刻的苍凉,成为了一座只属于自己的“圆明园”。
从这一刻起,这首诗的格局被彻底打开了。诗人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情爱,而是将这份情感,与身处的这片废墟——圆明园,融为一体。
“恍若爱情,恍若,昨日你我怨毒冰硬的眼神,今日提起对方淡淡的笑意;”
这是时间最神奇的魔法。那些曾经恨不得将对方撕碎的“怨毒冰硬”,在岁月的冲刷下,最终会化成一句“淡淡的笑意”。不是原谅,也不是忘记,而是释然。我们终于可以平静地谈论那段过去,就像谈论一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。
“恍若园神,恍若,过去的雕栏玉砌,现在的断垣残壁;”
这简直是神来之笔。爱情与圆明园,在这里被划上了等号。它们都曾有过“雕栏玉砌”的辉煌,都经历过一场毁灭性的大火,最终都只剩下“断垣残壁”。我们每个人心中,不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圆明园吗?那里埋葬着我们最盛大、最美好的爱情,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,供自己在夜深人静时,凭吊、追忆。
“恍若永恒,恍若,几百年前大清皇帝的龙辇仪仗,几百年后游人如织的噪噪笑语。”
这是全诗的终极洞察。个人的爱恨情仇,在历史的长河中,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。几百年前,这里是帝国的中心,是权力的巅峰,是“永恒”的象征。几百年后,它只是一个景点,游客们在这里拍照、嬉笑、议论着当年的故事。我们的爱情也是如此,当时觉得天崩地裂,刻骨铭心,要死要活。但放到时间的维度里,它也终将成为一段“噪噪笑语”,成为别人口中一个模糊的传说。
读罢全诗,我长久地沉默。邢之诺用一次分手,看透了爱情的本质,也看透了历史的轮回。她告诉我们,所有的告别,都是一场“遗梦”。我们会痛苦,会不甘,会幻想重逢。但最终,我们都要学会像圆明园那样,坦然地接受自己的“断垣残壁”,并允许新的“游人如织”在自己的生命里发生。
那座废墟,既是爱情的墓碑,也是成长的丰碑。它提醒我们曾经拥有过,也教会我们如何与失去和解。站在废墟之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残骸,更是未来的可能。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,每一次失去都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。当我们学会在破碎中寻找完整,在告别中珍藏记忆,废墟便不再是终点,而是新生的起点。这或许就是人生最美的悖论——有些东西,只有失去了,才能真正拥有。
附原玉以共赏:《圆明园遗梦》作者:邢之诺
那天在圆明园,
走到一半,
你我停住了话语。
高昂着头,
一个向东,一个向西。
忆不起,
圆中的翠蔓苍幽,
画桥流水,游鱼细石。
只记得,
漫天飞絮。
一秒钟前的偎依,
一秒钟后的冷意。
向东,向西。
仿佛,
从此你我的心曲;
又如,
你我的人生轨迹。
我想,
地球是圆的。
所以也许,
我们会在分手处相聚。
等在原地的,
是园中的,
苍凉斜照与旧梦依稀。
恍若爱情,
恍若,
昨日你我怨毒冰硬的眼神,
今日提起对方淡淡的笑意;
恍若园神,
恍若,
过去的雕栏玉砌,
现在的断垣残壁;
恍若永恒,
恍若,
几百年前大清皇帝的龙辇仪仗,
几百年后游人如织的噪噪笑语。
另附邢之诺简介:女。祖籍南阳炒股交易软件,现居北京。斋号“冷逸轩” 。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作家、诗人、音乐评论者、朗诵者、美国FENIX360(霏尼克斯)全球艺术大使。
发布于:北京市富利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